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外省人與本省人?

有兩個最常成為爭議的問題:性別和統獨本外省問題,這兩個我一直沒用一些時間努力整理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出來,但都是我非常希望找時間專心思考得問題。這兩個問題在台灣都有成山的論文討論過,性別的問題,我很少看到寫得好的;統獨本外省問題,看得少,也沒有看到能夠給出些解答的。

對於本外省、統獨這一系統的問題,雖然有所意識但到很晚近才開始有一些碰撞,主要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互動的結果都讓我有一種在這問題上有太多禁忌、理所當然這類的想法存在,對於無知的我,我完全可以感到一不小心便會說錯話問錯問題。有些理所當然太強烈了,滿溢成了壓力。

有人問我就會說我是外省人。原因很簡單,我不是很會說台語。但實質上我根本不應該進入這個分類框架,或者實質上我父母親是在分類下的本外省各半。而我絕對不是因為什麼父系社會概念而說我是個外省人。我只是有總感覺,這個集體所給我被稱作本省人的感覺和我身上所反映出的東西是無法吻合的。我聽台語但講起來有個怪腔調,所以我不講,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一定要會講;也不會講客家話,直到我希望去接觸、瞭解只講客家話的人群,我才想學著說;還有,上海話是我唯一稱得上母語的方言。我覺得這也是個有趣的現象,蠻有趣的。

我看了篇討論朱天心小說的論文,我也認為,本不本土的問題不應該成為壓力。但我想就跟老師說得一樣,這就像某部份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對女性的社會建構做根本的批判,自己想與世隔絕地建構出一個「性別平等」社群,仍然,裡面會出現權力關係…等等。就像本土這個問題一樣,
至少我是很切身可以感覺到壓力。但這些我都尚未整理好思緒。

忠誠固執縱然感人,但,感人就留給別人的專業去,這些感人固執正是最容易體現出刻板印象,能夠進行調查的素材。我只為這樣所形成對非己所造成的壓力感到不滿意,而我希望理解它。

都是些粗淺的感受,要進入討論都還得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與概念化,不然根本無法溝通。
--

我今天發現,溝通反倒成了這次的要害。

2 則留言:

Nien-Yi 提到...

所以你會講上海話??

Sharon 提到...

會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