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5/13 野草莓台北賓館外抗議活動
馬總統今日(5/14)上午於台北賓館簽署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兩項國際公約。台北賓館外則聚集了多位野草莓學生及人權團體,他們呼籲政府應真切地體認兩公約背後蘊含之深層價值,勿放縱文建會以活化園區之名,行毀棄景美人權園區之實,也要求馬英九總統應明確承諾撤回行政院版集遊惡法,以保障基本人權的方向修訂集會遊行保障法。
野草莓學生及人權團體本欲將聯合聲明書送至台北賓館交予馬英九總統,但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即遭到大批警方攔阻。至中午馬總統座車離開台北賓館為止,抗議團體的訴求皆未得到政府公開回應。
馬總統今日表示:「臺灣在人權議題上,也到了要「轉大人」的時候,我們要真正地能夠轉大人,真正地在人權議題上,成為跟世界各國平起平坐的國家!」 ,但在場外的抗議活動過程中,部分警察及情治人員卻再度出現了許多濫權而粗暴的行徑,這也顯示行政院版集遊法若通過,因警察自由裁量權過大,人權教育的素質又參差不齊,極有可能會使得公民基本人權的侵害事件變得更加嚴重。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Record of Wild - strawberry student demonstration II
Chapter III
Twenty years ago, a student demonstration went on. They named themselves wild lily to symbol the spirit of wild lily being strong and all over the small island
Suggesting by the teachers, students selected the 12 student delegate at the first night but still decide most thing by direct democracy that every student can display their opinion and decide by voting. When the action moved to the square of freedom, teachers soon withdrew from affecting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the dominant position. The decision making group that composed by these twelve delegates changed into six- person-decision-making group. This way of organizing students is used in the last student demonstration, the wild-lily student demonstration. For them, the delegates were selected by each college, they together with a professor as councilor composed the decision making group and took charge all the actions and announcements.
Seemingly, students wanted to copy the organizing system that made the last student demonstration seen successful. All working groups like medical, general affair, activity, media and announcement writing groups were functioning fine, but the decision- making group was lack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 mass at the first night they were selected. This situation made the action like a headless giant, all limbs functioning well but could not lead the body anywhere. By ignoring all the condition that made the last student demonstration seen successful, the problems of the system gradually emerged. Students easily leaved and joined the demonstration at the square; on the Internet, opinions from all where could have drowned anyone whether they were a member of the action or not.
From November 8th, it started raining and the temperature had dropped immediately, the worse thing was, all universities started their mid-term exam, most students went back to school and the action seemed awful and hopeless. Some students wanted to changed the situation and started reorganizing students, but the system had become too heavy already, that no decision can be made in the decision making group.
The problem of times that made the different condition of action started to clarify itself.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Record of Wild - strawberry student demonstration I
Record of Wild - strawberry student demonstration I
Background
November, a month that we can almost feel creatures wriggling beneath the surface of everything. It was deep in fall, but the sun tends to heat up the island, like the government in
On November 4th, Chairman of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Cheng, Yun-Lin arrived
The signing of The Four Treaties was determined solely by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skipped the approval of congress legislative. This wa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some citizen in Taiwan felt their government want to trade the authority of Taiwan out and made Taiwan to be a province of China. The rel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have been very controversy for people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 it is so controversy that people had become very sensitive and irritated, and because it made people sensitive and irritated, the issue of relation across strait had become an ideology that manipulated by politicians. On the issue of The Four Treaties, government tried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relation across strai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ollective feeling of people, so when Chinese delegate came, many citizens are full of hostility.
On November 3rd, some protesters went to the airport and swing the Taiwanese national flag. Their action had soon been stopped by polices, and during the police driving away the protesters, they took off the flags, and might be accidentally bended the pole. This event had aroused anger of public through media; politicians started provoking the emotion of the mass. November 4th, the day Cheng, Yun-Lin arrived; conflicts between citizens and police had broken out in many places. A music store was forced to close down by police because of broadcasting Taiwanese music. This event had been into the judicial process, the head executer of the action still deny that he had given the order to shut the store until now. Meanwhile, on
Through the media, people kept receiving the news like: three girls dress up in many kinds of flags had been block out by the police from approaching, and a girl had her finger broken during the dragging between polices; a documentary film maker had been dragged back to police station from Yung-Shan hotel because of filming; three girls had been trapped and injured by troops of polices with shields. These news irritated most people, some claimed that democracy in
chapter I Restlessness in black and white
On November 5th, at night, a small group of students of
chapter II The color that can not be colored
In the morning of November 6th, the subway station close to
At the time of eleven, the
At night, all kinds of donates poured in. Huge spotlight had been set up, huge microphone speakers had been sent in, oranges, buns, water foods and sleeping bags were all over the small square. For a demonstration, this action was much more cheerful, sufficient on source and peaceful.
November 7th, on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after police announced that the demonstration had violated the Parade and Assembly Law for three times, hundreds of polices started moving the two hundreds students sitting in the
The sound of wild strawberry
“I have opened my eyes, and had overcome the pain of awaking.
I stretched out my arms to welcome wind that stabbed; shaking off manipulation that struggle from.
I am not flower in the greenhouse, and you don’t need to disguise the tenderness.
I would never get to learn the sham; and can only face myself truthfully.
We have our dreams; we have what we want to shout.
After you betrayed yourself, do not together sell us out.
We have our dreams; we have what we want to shout.
After your faith is thrown, we choose to walk out.
Quiet is not approval. Peace do not mean to accept.
The arrogant of you had burned me once more.
But this time, I won’t quietly take it all.”
Students that had been dragged into the police car had been carried to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人權大事紀
人權大事紀(用於2008/12/10野草莓世界人權日活動)
1789 法國大革命
法國在大革命前已形成歐洲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中央集權政治體制:在王權中央形成了一個集行政、立法和司法權于一身的統一權力機構,有中央政府派出的各省總督總攬了地方政府的全部權力,中央集權制的政府幾乎達到了對全國的全面絕對控制。其次是當時法國政府四處征戰,還大興土木,修繕皇宮,導致國庫入不敷出,最後甚至到破產的地步。尤於國家花費過於龐大,所以只好向人民克以重稅。除此之外,階級差距非常的大,社會非常的不平等。再加上國民會議這唯一表達意見的管道被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破壞,導致民怨無處宣洩,最終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經過法國大革命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使人民相信若人權無法以和平方法獲得,則暴力革命是必要的手段。大革命的口號及「人權宣言」,成為日後法國及其他各國或國際組織制定憲法及人權法案的理論依據。法國大革命後,廢除「農奴制」,使個人獲得自由,進而使得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得以發展,歐陸各國於 19 世紀內紛紛起而傚尤。
1865 美國完全廢除奴隸制度
1774年美國獨立,但獨立後的美國並非所有住民都享有美國建國時所宣揚的自由、平等、美國夢,大批的黑人被當作奴隸販賣、在棉花田中日夜工作,並且承受著主人任意地鞭打與懲罰。
湯姆叔叔的小木屋,是描寫美國黑奴生活最為寫實著名的小說,在主人瘋狂地毆打著湯姆時,湯姆說道:
“老爺,要是你生病有難或是快死了,我願意救你一命,把自己心裏的血都給你。要是我這個可憐老頭子的滴滴鮮血,能夠拯救你寶貴的靈魂,我願在所不惜,把滴滴鮮血都奉獻出來,正像救世主把自己的血賜給我一樣。哦,老爺!別把這個大罪帶給你的靈魂吧!這與其說傷害了我,倒不如說傷害了你!你儘管作惡吧,我的苦難很快就會過去;可是,你要是不悔罪,你的苦難是沒邊沒緣的!”
廢除黑奴與否問題間接地成為美國內戰的導火線,五年戰火血洗美國國土。一次,人們和當時的美國總統林肯談到南北戰爭造成了許多殘酷流血,林肯沈吟了一下說:“就算是我們對黑人的賠償吧!”直到南北戰爭結束後,1865年美國各州完全廢除奴隸制度,黑人就此成為公民。
20世紀歐洲各國女權運動開始。1920美國女權運動,爭取到婦女投票權。
女權天使
二十世紀歐洲各國女權運動開始白熱化,婦女開始走上街頭希望政府給予公民參政權。1920年,美國在一個男性主宰的社會裡,婦女因為主張婦女投票權的行動而入獄,在獄中絕食抗議,她們拒絕獄方強迫餵食,因此有了「鐵下巴」的稱號。她們認為,只有擁有選舉權,女性方能選擇一個為自己發聲的代表,進而脫離「次等國民」的陰影,逐漸走出被壓迫的宿命。懷抱著熱忱與理想,她們咬牙承受社會輿論的指責、大眾的羞辱、甚至政府的打壓,為的就是使全國,甚至全世界,都能正視女權議題。她們鐵一般的意志和勇氣鼓舞了整個國家,也在1920讓美國國會通過了女性選舉權的憲法修正案。
1948 宣佈世界人權宣言
人類吸取了這慘痛的歷史經驗教訓過後,為了避免這樣的悲慘歷史重演,通過聯合國在1948年12月10日發表《世界人權宣言》。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人權宣言》是聯合國大會在沒有任何國家反對情況下通過的。
“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是聯合國為了促進和保護所有人民和所有國家的人權而通過的國際宣言。國際大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職責履行《世界人權宣言》。《世界人權宣言》是所有人民和所有國家都必須“努力實現的公共標準”。
《世界人權宣言》開宗明義地宣稱:“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它是聯合國一切人權工作的理論基礎。《世界人權宣言》共有30條條文。條文談的都是世界各國人民所應享有的人權,包括公民,政治,經済,社會和文化權利。《世界人權宣言》是《國際人權憲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世界人權宣言》是每個國家必須遵守的人權準則。
1957年 美國黑人爭取投票權
在19世紀,南方黑奴的法律地位完全是由法律界定的,他們沒有任何權利,更談不上選舉權。即使是有自由的非洲裔美國人,無論他們住在北方還是南方,也不能投票。至於婦女,儘管通過了一些允許她們擁有財產和參與訴訟的改革立法,也仍被法律視為從屬於丈夫或父親,因而不適合投票。
南方州的奴隸制是經過了一場內戰才被廢除,為了使從前的奴隸得到合法地位和平等待遇,國家通過了三個《憲法》修正案。《第十三條修正案》(The Thirteenth Amendment)廢棄奴隸制度;《第十四條修正案》第一次把公民身份作為國民標誌,並將它授予所有出生或歸化美國的人;《第十五條修正案》禁止任何州以種族為由剝奪投票權。
遺憾的是,奴隸解放所帶來的希望很快消失,南方各州不僅相繼設置阻止黑人投票的法律或程序性障礙,而且還通過隔離法律把黑人永久地定在劣等地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的黑人和白人士兵為抗擊法西斯共同作戰時,人們才明白,一方面為海外人民的權利而戰,而另一方面卻因膚色而拒絕讓美國人享有這些權利,這是不成道理的。1957年:國會通過《民權運動法案》,賦予黑人投票權,但南部各州仍然反對。
1964 金恩博士黑人人權運動,美國民權法案宣佈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非法。
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種族隔離合法,國家合法地將學校區分為白人學校與黑人學校,公車也分白人座位與黑人座位,禁止黑人進入特定地點像是餐廳、飯店與公立學校。種族歧視此時瀰漫著整個美國。小說黑色棉花田中以一位小女生的眼光看著整個種族歧視嚴重的美國,在學校課本的第一頁有著一張使用表,排列著有錢白人、窮白人、印地安人…,列表的最後一欄寫著黑人,表示所有資源黑人最後才能使用。金恩博士主張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爭取廢除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1963年的華盛頓大遊行上,金恩博士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講:「我有個夢想!」
“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草擬憲法和獨立宣言的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他們承諾給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剝奪的權利。就有色公民而論,美國顯然沒有實踐她的諾言。美國沒有履行這項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裏已沒有足夠的儲備。因此今天我們要求將支票兌現——這張支票將給予我們寶貴的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1968年,金恩博士遭刺殺身亡。
1989台灣言論自由鬥士—鄭南榕
曾經鐵幕降在這塊土地上,曾經牢籠罩在這塊土地上,漆黑的夜,大家瑟縮著!而他,鄭南榕,用它小小的身體,照亮了這籠罩的重重陰驪,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歷史上坐下最好的註解。
你可以說他自不量力,也可以說他不愛惜自己,但是他這樣的對自己不疼惜,我們知道,是因為對更大的目標的追尋,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
也許,你不知道鄭南榕!但是他種下的民主種子到二十年後的今天以成長茁壯,我們做在下面乘涼。也許,你不知道他!但是他追求那自由的空氣,在今天已經充滿四方,我們呼吸著滋養著我們的生命。
那天,就是1989年的那天,鄭南榕收到了涉嫌叛亂的傳票,他不願意被鐵幕所囚禁那自由的心靈,不願意政府莫需有的污辱,玷污單純的心,於是狠狠的抵抗,「國民黨抓不到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他用一把火燃燒自己,是呀,也許只有這樣政府才不能破壞純淨。
他的燃燒的生命,也帶來一絲絲的光明,讓大家知道,什麼是黎明,不用繼續瑟縮在黑夜裡,只要我們追求,黎明總有來到的一天。而今天,天早已光,我們會去珍惜這得來不易,繼續的守護著這塊土地。
1990緬甸人權的困境
緬甸獨立以後長期由軍政府掌權,1988年
野草苺學運人權公祭宣言
野草苺學運人權公祭宣言
文/孫有蓉(於2008/11/20)
我們站在這裡,我們十七天以來站在這裡,因為「自由」如此清晰地印刻在心頭上,而任何對它的遺忘或蔑視都使人民不幸、使政府腐敗。我們站在此地,因為血與咆嘯似乎變成了人民和政府對話的唯一方式,而我們乞求和平,我們乞求正義被伸張。
自由的這塊土地,才是我們所認同的國家。保障人權的法律,才是我們所尊重的律法。請讓我們行走,請讓我們揮舞旗幟,請讓我們歌唱。請讓我們保護弱勢,免於以社會利益、國家利益所鑄成的劍,深深刺入無助的雙眼。
我們掙開雙眼,要看到真實的民主台灣,而不是被民主自由幻象所包裝的威權。當任何政府在他們的威權上蓋上民主、自由的包裝,我們將共同以雙手抵抗,絕不退讓。
今天,我們對彼此約定,決不容忍政府對人權、自由的箝制,與對人民的傲慢。我們共同宣讀世界人權宣言的片段,以表示對政府最沉痛的警訊:
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
第三條
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
第六條
人人在任何地方有權被承認在法律前的人格。
第九條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補、拘禁或放逐。
第十九條
人人有權享受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台灣是一個人權國家,台灣必須是一個人權國家,因為,那才是我們共同簽訂的契約。當有人想利用國家權力,背叛我們所立下的誓約,我們將群起攻之,在所不惜。
2008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在人權靈前,對天、對地、對人立下此誓約,眾所共鑒。
學運新生代—談野草莓學運組織行動
學運新生代—談野草莓學運組織行動
文/孫有蓉(於2008/11/20)
我踏入大學以來聽著學運性社團在學校中喊著「大學生好冷漠!」直到現在,而野草莓學運在一個晚上串聯、燃燒,在
這個國家不該如此。
這是讓許多同學走上靜坐場最單純的邏輯。
這場學生運動由教授發起,
在搬移到自由廣場上長期抗爭後,眾多的學生組織成了幾個小組進行分工:媒體、論述、庶務、醫療、活動,其中庶務組完全負擔起了在場學生們的吃住問題,而活動組承擔起了整個廣場靜坐的所有活動安排。經過了幾天混亂期,行政終於安定下來,整體在廣場上的運作都穩定下來,但決策小組卻無法帶領流動性過大的靜坐學生們,而第一天晚上直接民主的決策機制成為笨重的程序讓這場學生運動除了在自由廣場靜坐哪裡也去不了。
在一種沒有共同基礎、沒有共識、沒有團結形成團體的前提下,形式上的民主決策完全展現了多數暴力,根本是柏拉圖理想國中民主國家暴民政治的寫照。行政會議冗長、沒有效率更無法決策,更因此趕跑了許多靜坐同學。這樣的問題在這幾天慢慢被一些學生團體認知,開始意識到組織群眾的重要性,開始意識到民主的表決決策是需要充分的事前認知與參與,而也只有一個群體真正成為團體以後才可能做出團體決策。漸漸地,校際串聯、校內串聯、群眾組織都慢慢開始運作,在過錯後我們終於踏上明朗。作為春訓,這場學運才真正開始。
距離上次野百合學運近二十年,台灣社會整體社會條件變遷巨大,「民主」精神雖然可能尚未形成社會共識,但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完全熟稔於民主程序、表決等議事規則,使野草苺學運雖然同樣成立了決策小組,其組織方式卻大大相異於野百合學運。在慌亂中摸索出道路後,學運沖出了學生們的強連結,而在最後一刻到來時,我們將互相約定:下次戰場見。而這個戰場,可以是學校、可以是文字、可以是社會議題現場、可以是有形無形…,以無限想像填滿理想。
加油,野草莓。
誰說集會遊行為基本人權?
誰說集會遊行為基本人權?
十一月十四號,文化大學政治所
令人匪夷所思之處在於,野草莓從未聲明集會遊行等同於人民言論自由,訴諸基本人權;更從未訴諸憲法之「人民有集會結社之自由」來作為集會遊行違憲之根據。不知如此推論從何而來?
「人民有集會結社之自由」中所指之集會不等同於集會遊行法中之集會顯而易見,不必多論。然而,
言論自由所保衛的是我們表意的自由,而野草莓學運對集會遊行法最大的不滿就在於集會遊行法潛在地將我們的表意權維繫在政府手中。除憲法所保障的表現自由之外,野草莓並不否決侵犯私人財產、影響社區安寧、妨礙公務…等等對於行為的法律規範。楊教授在文章中引用知名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布萊克法官所言:「憲法所保護的,為人民純粹言論自由之權,而不是與巡邏、遊行、罷工、路檢來傳播觀念之權。…在街上站立、巡邏或走前走後的遊行乃是一種行為而非言論,既為行為便可以受到規範或禁止。」,試圖以訴諸權威的方法論證集會、遊行並非言論自由所保障之範圍,但這樣對布萊克法官言論的引用與詮釋本身完全跳脫脈絡且膚淺。布萊克法官之意為,「巡邏」、「遊行」、「罷工」並不等同於言論自由或者表現自由,憲法不給予這些表意行為本身對於規範或禁止的保障,因為所有對他人權利有所侵害的行為是法律要禁止的,而表意「行為」只要對他人權利造成不符合比例原則上的侵犯,法律就應該禁止。但法律絕對不會禁止人民「表意」的自由!
野草莓學運從未認為任何形式的集會遊行是憲法所絕對保障不可約束的基本人權,也從未認為集會遊行法改為「報備制」就讓一切對行為的限制被消解了;相反地,當集會遊行法改為報備制,行政法對於保障非集會遊行人民之權利就非常重要。野草莓學運在此重新聲明,我們抗議政府限制人民之表現自由,但這樣的訴求不等同於集會遊行不受任何限制、約束。
為何不譴責群眾暴力?
為何不公開譴責群眾暴力?
我們譴責暴力,我們譴責任何人引發暴力衝突,但為何我們因為警察暴力、國家暴力站出來,而非群眾暴力?
因為群眾暴力本身就是非法,有法律正當制裁。
我們認為為警察應該制止群眾暴力,我們認為警察的強制驅離行動並非都是警察暴力。重點在於,群眾暴力是侵犯他人權利,是法律制裁的範圍,與國家暴力、警察暴力不同,然而,這些形式的暴力都是”合法的”,而且以合法性來掩蓋他們的不正當性。民主國家中人民最應該防範的是這種體制內的暴力,因為這種暴力藉由體制本身在施展,並且沒有法律可以制裁。
我們譴責國家暴力、警察暴力,並不是譴責”馬英九”或者”劉兆玄”或者每個作為個人的警察,我們所譴責的是這些人的身分。作為總統,做為行政院長,作為警察,這些國家決策、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侵犯了人民的權利,而這種侵犯人民權利的行為要靠著全體人民形成共識,知道我們有一些權利是不可以被侵犯,不管為了多大的社會利益或者社會安定都不可侵犯,只要一被侵犯就可能助長國家權力。我們藉著形成一種不可以被侵犯的共同意識,讓任何人到了政府中都不敢觸犯這些人權,不敢用集體利益的藉口吞噬掉我們的基本權利。
我們譴責的是國家行政與執法侵犯基本人權,而非個人!
我們譴責警察暴力,並不單指警察鎮壓群眾暴力時所產生的肢體暴力,而是公權力對人民權利所行使的暴力。在陳雲林來台期間,警察在執法上常常是射了箭再畫靶,先制止人民的行為(禁拿國旗、播音樂、通行)之後再找法律依據安上,但執法之所以是執法就理應在執法當下就宣告所依據的法律。此即為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就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就此都尚且在合法範圍內,才是我們要反抗的原因。如果不加以捍衛,更擴大以後可能變成有人被警察抓去關以後才找罪名,被槍斃以後才找罪名。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體制嗎?
我們不譴責蔡英文,因為蔡英文並非政府官員。
若有人指控蔡英文放縱民進黨掀起群眾暴力,那社會輿論和社會的道德意識會譴責她,她也要回去面對被大眾所唾棄的民進黨群眾暴力行為。滋事者警察可以依法辦理,沒有一個可以逃過譴責。但我們今天害怕的並非肢體暴力,而是那些在合法內所發生對人民不正當的壓制!
我們靜坐抗議國家暴力,因為只有政府可以將不正當合法化,因為民主國家所捍衛的基本人權不容國家權力絲毫侵犯!
國家為/衛何民主?
國家為/衛何民主?
文/孫有蓉(於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所引發的撤國旗、禁放台語歌曲等連串動作,激起民眾以「矮化台灣主權」與「言論自由」為訴求的激烈抗議,也觸發了大量肢體衝突。在這些事件中所突顯的並非人權、亦非主權、甚至非政治黨派問題,在此間被突顯的,是價值問題。我想,我們並不明白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人民究竟應該捍衛何種價值。
在接連的衝突中,台灣基層員警缺乏法治觀念的問題於是顯而易見。身為執法人員,台灣的執法員警尤其在處理抗議事件時,對於「違犯了哪一條法」、「依據這條法能有怎樣的行動」完全沒有任何概念。抗爭中的叫囂、推擠、咄咄逼人、反倒讓這些員警理直氣壯地自我正當化這般抑制暴民的想像,全然忽略了在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中,只要行為不侵犯他人權利,或者不構成觸犯集會遊行法,員警不可有任何禁制行動。顯然他們還停留在警察平民高低階層的想像中。
中華民國憲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
言論自由為民主國家所保障人民之表現與接收自由,而所謂表現自由,即保障本國人民表達自我意念之自由。民主國家高呼著以人民為主,為了捍衛「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之最高價值,只有訴言論自由於不可侵犯之價值,才可保障不再產生威權壟斷國家權力。然而口口聲聲以作為民主國家為傲的台灣,居然在解嚴二十年後的今日大搞形同「動員臨時戡亂」、「戒嚴」諸如此類令人無法致信自己身處台灣之舉,彷彿象徵著我們二十餘年來社會所施行的民主教育早已流於形式。
我不想盲目地將所有政府官員包括國家元首皆貶為踐踏民主最高價值、或懷抱皇權思想之輩,也許我們的政府官員只是笨拙地希望「張銘清事件」不再上演而出此下策。但藉此,我們都看到了由上層之政策決定,到基層員警執勤方式,在在顯出台灣大眾對於民主意識太過薄弱的這項事實。強行拉扯以致手臂脫臼、手指骨折的那些,並非僅僅意味著發生於慌亂中的意外,而是血淋淋地具體化了這兩個群體中自我正當化的暴力,更是一次又一次正當化自我正義而相衝撞的結果。
這個國家,衛何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