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8月6日 星期四

這不是行政中立

這不是行政中立(刊載於新新聞第1171刊)


文/孫有蓉

立法院於五月底通過,將於十二月施行之「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因涉及將公立機構之學術工作者納入此法適用範圍,限制公立機構學術工作者不得參與集會、連署…等政治活動,而引發學界眾多反彈。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以下簡稱行政中立法)立法旨於,避免公務人員將國家行政資源用於私人、利益團體、黨派利益之上,因而訂定此法要求公務人員立場超然,行政中立。由於現代國家之民主政治與政黨政治、公務人員之官僚體系如影隨形,為了避免「獲勝者分贓」的弊端,影響到日常行政,立此法以規範公務人員「行政」必須超然中立。

此次修法爭議並非在於「公務人員行政中立」的概念受到挑戰,而是「公務人員」的界定上,與對公務人員之明文限制上,引起侵犯學術自由之疑慮。然而,這次修訂的「行政中立法」界定公務人員為:「指法定機關依法任用、派用之有給專任人員及公立學校依法任用之職員。」將所有政府給付之人員全部納入範圍。此外,在民國九十八年所修訂的行政中立法中,對於公務人員的限制只在於:「不可於上班時間從事…政治活動,不可動用行政資源於政治活動」,而並非直接限制所有公務人員不可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政治表態…等等。此次修訂之行政中立法不僅將公務人員擴大到所有公家機構從業人員,包括所有教職人員,更直接明文規定公務人員不得參與任何政治活動與政治表態。如此之法,已經超過了對於公務人員「行政」上態度中立的要求,完全違背「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之立法初衷與精神,成為箝制具「公務人員」身份者基本公民權的律法。

行政中立法已經過兩黨協商共同簽字,由立法院三讀通過。現在由「守護民主平台」的一群學者們共同發起連署聲明,訴求保護言論講學自由。學術工作者之言論、講學、學術自由,在西方民主自康德就強調其為社會啟蒙的基礎,而台灣如今還出現此等法律,可見台灣民主還未深化即面臨倒退。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馬英九的利維坦狂想曲—強大民主正當性所堆砌出的權力傲慢

文/孫有蓉 (同文刊載新新聞1159期)



「世上沒有可與牠相比的,牠一無所懼。」
--《聖經》約伯傳第四十一節(霍布斯《利維坦》卷首引言)

霍布斯的著作《利維坦》中,國家主權代表人被形容為由人民所組成的「巨靈」,由於人民的組成、所賦予的代表權,而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等同於在世的上帝操所有人的生殺大權。馬英九當選時六百萬選票所產生的民主正當性,讓馬英九不知不覺地營造出這種利維坦的假象,打翻所有當選前對人民的謙卑姿態,轉而換上了一臉傲慢,迎接這風雨飄搖的一年。

國民黨在上一次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中取得絕對的勝利,總統以六百萬高票當選,而立法院席次超過三分之二席次,在野黨就算全部團結起來都不可能對國民黨現行政權產生任何威脅。高票當選與國會席次絕對多數在當下似乎顯示了人民對國民黨、馬英九的信任,提供了充足的正當性讓馬英九取得這個國家主權的代表。但是,在馬英九執政的這一年中,種種姿態都說明了,馬英九所獲得的民主正當性與其民主概念間產生了嚴重的斷裂。

在這一年中,兩岸主權問題、國家公權力問題、歷史與族群衝突問題、社會正義問題…等等,都充滿著「回到戒嚴時代」、「民主倒退」、「國家公權力濫權」的評語。但身為總統的馬英九卻依然故我,將人民所反應的主權問題化約為政黨操控的陰謀論;族群衝突等同於歷史詮釋問題,將自己的代表性在想像中無限向上提昇,直到「國家」與「社會」脫節。

由此可見,威權時代的制度被銷毀了,但威權思想並沒有因為民主制度在選票中消失,我們只是用了另外一種遊戲規則選出皇帝,並且宣稱對皇帝擁有制衡的權力。馬英九一年以來的執政,在國家權力完整地被執政黨把握下,不斷強化威權思想,而在民主制度中以權力的傲慢展現。我們該慶幸的是,民主制度本身還有對於威權的最後一道防線,四年之後,人民依舊擁有重寫故事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