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0317 為什麼讀書

多數時間我都覺得自己很幸運,在我意識到之前就擁有了很多,
回頭想想真正摻進能動性的並沒有太多。
但某些時候就會很羨慕身邊其他人。

讀了這麼久Bourdieu應該要意識到,擁有什麼都是一個個pagage,雖然只是模模糊糊,但是總有那些水火不容的。所以慢慢地,Simmel對於價值的說法就連感情上都說服我了,
有多大的價值在於犧牲多少。

其實這個講法很關係論,因為當我說什麼東西多少價值沒辦法產生什麼概念,
是實體性的,也不知道到底多有價值;但換個說法說我願意犧牲多少來換取,
好像就很容易定位這個價值對於主體的意義。

學社會學到底有什麼意義?

以Simmel的講法來說,在現在的條件已經有了一套被客觀化的價值排序了,
而且主觀的價值排序也愈來愈和客觀的價值排序重合。大概就是social structure和
mental structure會愈來愈接近一樣。知道這套客觀化的價值排序是怎麼來的,可以認知到自己可以犧牲掉客觀價值排序上地位高的去換取自己願意堅持的。但在這部還是所有人都可以作到的。

用客觀價值排序上地位高的來換取別的,並不會比較高明或比較快樂,相反,因為和既有的排序背道而馳反而會更辛苦,因為我們生來被丟在這個排序的世界上,這個早就客觀化的排序是銘刻在身體中長大的,所以就算選擇了仍然會羨慕嫉妒。

大概是因為就算看見真理人還是活在世界上而不會上天堂吧。

學這些大概就是讓我在羨慕嫉妒耍任性的時候還是要知道,人不能擁有全部,有些東西必須犧牲掉很多很多很多才可能得到。我不覺得認知到這些會比一般人高明,就Simmel的說法,什麼東西有價值是主觀的,所以每個主體認定有價值的東西之間,不可共量。

還有多遠的路才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