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La vie en rose



--

Des yeux qui font baisser les miens 他的雙眼吻著我的雙眼
Un rire qui se perd sur sa bouche 一抹笑意掠過他的嘴角
Voila le portrait sans retouche 這就是他最真切的形象
De l'homme auquel j'appartiens 這個男人,我屬於他

*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當他輕擁我入懷
Qu'il me parle tout bas 低聲對我說話
Je vois la vie en rose, 我眼前浮現了玫瑰色的人生
Il me dit des mots d'amour 他對我訴說情話綿綿
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 只用一些平凡的字眼
Et ça me fait quelque chose 卻讓我有所感觸
Il est entre dans mon coeur, 有一種幸福
Une part de bonheur 進入了我的心房
Dont je connais la cause, 我知道是為什麼
C'est lui(toi) pour moi,moi pour lui(toi) dans la vie 我們是為了對方存在的一對
Il me l'a dit, l'a jure pour la vie. 他對我這樣說,以生命起誓
Et des que je l'apercois 然後我一想到這些
Alors je sens en moi 我就感覺到
Mon coeur qui bat. 我的心一陣狂跳

Des nuits d'amour a plus finir 愛情的夜晚不會結束
Un grand bonheur qui prend sa place 幸福於是降臨
Des ennuis, des chagrins s'effacent 沒有煩惱,沒有焦慮
Heureux, heureux a en mourir 極樂,極樂至死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雨天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并行

「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只有在理論的瞭解與實際的政治行動結
合在一起的情況之下,社會才有被轉變的可能。」


直到現在,人們不是忘了實踐了,而是忘了理論。但唯有並重,才可能有所改變。

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Bourdieu-social space and symbolic power, note

§ 1
Bourdieu稱自己為constructive structuralism:
by structuralism, he means that there exist within the social world itself and not only with symbolic system, objective structure independent of consciousness and will of agent.
By constructivism, he means that there is a twofold social genesis, habitus and field.
在這個節點上,首先Bourdieu就挑明自己的立場不是結構主義而是建構式結構主義。在此意義上,他的立場的結構主義意味著承認有客觀不受行動者意識與意志影響的結構存在,而建構主義意味著有兩種社會起源,一種是場域規則不存在時也會運作的Habitus,而另一種是場域(結構)。
在此有個問題,這個兩面相社會起源是否就是主張一方面結構存在於場域,另一方面習氣形成結構?但若習氣是結構的內化,這樣是否還是有兩個社會起源?但Constructivism主張structure是共構而不是單一個人的建構。

§ 2
Bourdieu講完自己的立場後,要釐清這個立場的來源:structuralism和contructivism。
這兩種立場一直以來處於對立的情況,而Bourdieu在此將此二種主張以objectivism/physicalism和subjectivism/psychologism來討論。一方面,客觀主義和實在論(realism)不同,realism是在ontology上認為entities獨立存在,但是客觀主義只主張有些東西他不受人的意識與意志影響,但其存有論上意義並不重要,重點是不被主體意志影響。
如Durkheim,主張社會事實如同事物般存在。但是,Duekheim也有意識到, 我們只能透過範疇、分類來理解世界。因此,objectivism和physicalism才會一起出現。因為,如果我們主張存在一些不受主底意志影響的東西,又承認我們只能透過範疇和分類理解實在,就會推導出,理解社會事實就會變成機械式地必然性。而subjectivism,reduce the social world to the representation that agent have of it.但如果社會世界是行動者所有擁有的表徵,要如何保障共同世界?(互動,現象學)

§ 3
objective structure on one hand form the basis for these representation and constitute the structural constraint that bear upon intera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se representation must als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particularly if one want to account for the daily struggles. (p.15)
在這段Bourdieu提出他克服以上二元對立看法的主張:他認為雙方都承認存在共同結構,而這個共同結構(客觀結構)一方面成為我們所有表象還有互動中所產生的結構限制的基礎,另一方面,表象本身也要被納入考量,因為這些表象意欲著結構的轉型與保存。

§ 4
要超越結構與表象的虛假對立,就必須打破實體式思維(cassirer)。Structuralist revolution最大的貢獻就在於將關係論模式思維運用到面對社會世界時,這個思維模式本來用在數學上,其主張真實不在於實體而在於關係。因此,Durkhiem所說得「社會事實」是不可見的關係整體,這些關係構成空間,並且決定每個元素的相對位置。(Bourdieu的詮釋,為其社會空間鋪路)因此,空間就是關係系統。但是這種主張有很難被接受:因為第一、實體論較接近直覺,第二、我們沒辦法展示social space的結構。因此在展示社會空間時,只能描繪各個階層的生活風格,而不是分析其在空間中的位置。

§ 5
社會空間與地理空間的異同:
我們可以發現行動者、群體或者機構愈相近,性質愈相似,在這點上社會空間和地理空間相似。但雖然社會空間仍就不同於地理空間,因為在社會空間中相差甚遠的人仍舊可以互動。
在此Bourdieu批評了經驗傾向的主張,他們認為經驗可即就是真實,所以會認為可以互動就代表社會距離沒有相差很遠,但經驗本身就會隱藏會讓他們實現的結構。Bourdieu在此提出,因為行動者有其strategies,因此表面上經驗可即的互動並不代表實在的社會距離。

§ 6
客觀關係:these objective relations are the relation between position occupied with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ources which are or may become active, effective.
也就是說,客觀關係就是形成社會空間的關係系統,而關係中的每個位置(position)佔據了某些資源,但佔據這些資源在結構外是隨機的,但在結構內其所佔據的資源就可能在競爭稀有資源中發揮作用。這些競爭的對象(資本)可以分成四種:經濟、文化、社會、象徵。
象徵資本在於資本(場域)合法性。因此,行動者一個層面上依據他們所佔有的資本被分散到社會空間中,第二層面上依據不同種類資本的相對重量。(在象徵資本之上才產生社會空間「不均質」)

§ 7 class on paper
class on paper被理解為真實群體是可靠的。realist認為群體真實存在,Bourdieu說明,是因為社會空間被建構成在行動者在於近似位置上時,他們的傾向與實作會相似。因此,社會距離被體現在身體或身體關係、語言等等上。Bourdieu認為,the notion of social space allows us to go beyond the alternative of realism and nominalism when it comes to social class. 因為社會空間的說法主張,階級不是實存,也不是只有名稱,是社會空間上位置的相近。

§ 8二度斷裂
social science must take as its object both this reality and the perception of this reality.因此,研究者第一必須和日常生活作斷裂,因為以實在為研究對象,第二必須以自我觀點作斷裂,因為感知也是對象。Point of view is view from a point. Invariant forms of perception or of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 mask different things: 第一,社會空間不是在真空狀態下建構的。第二、structuring structure或者認知結構都是在社會中完成的,因為其社會起源。第三、是共構的。

§ 9行動者表象隨著其位置和習氣改變
schemes of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of practice cognitive and evaluative structure 這些從社會空間中位置所得隨著位置和習氣改變。(也就是說,位置並非直接決定以上,而是給予有限選擇)形成habittus就變成能夠分類,標示差別,形成差異。Social space present itself in the form of agent endowed with different properties that are systematically linked among themselves. Differences function as distinctive signs and as signs of distinction. 社會世界客觀地透過象徵來展現,因此社會空間傾向於如象徵空間般作用。

§ 10 double structuring
on the objective side, it is socially structured because the properties attributed to agents or institutions present themselves in combination that have very condescension unequal probability. On the subjective side, it is structured because the scheme of the perception and appreciation express the state of relations of symbolic power.
(我一直都對Bourdieu劃分兩個structuring有些疑問,這到底是兩面,還是結構展現在內外?結構的客觀方面,因為在哪個位置上的那些性質是被決定的,或非關主體的,但主觀上,這些感知上的架構表現了象徵權力)

§ 11象徵鬥爭
因為社會世界中的對象被感知與表達的方式有許多種,並且保留了模糊與變動的空間,因此,這個變動就成為象徵鬥爭的基礎。這提供象徵鬥爭能夠產生出對此世界「觀點的合法性」。應該說,能夠產生出一個合法的觀點。在感知上的象徵鬥爭有兩種形式:在客觀上,可以用行動的個體或集體表象來行動,在個體上,所有展現自我的策略都是用來控制自我形象的(Goffman)。也就是說,在客觀上,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些行動所意謂的表象,以策略來操控行動藉由這些表象來追求「資本」。而主觀上,藉由其結構形成來轉型認知和評判結構,如果轉型這些範疇,就是很好的政治鬥爭,因為這樣的政治鬥爭會影響「觀點」的合法性。

These symbolic struggles, both the individual struggles of every day life and the collective, organized struggles of political life, have a specific logic which endow them with a real autonomy from the structures in which they are rooted. (p.21)(為什麼有其特殊邏輯來讓他們能夠自律?)

§ 12
當我們藉由感知範疇來認知的時候,代表象徵權力再生產建構出社會空間的關係結構。客觀關係的權力傾向去再生產象徵權力關係。因為象徵權力關係就是基於客觀關係為基礎建構的。
因此,象徵鬥爭在壟斷合法性上,行動者會因為象徵資本而得到受到保障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作為客觀分類或價值分級的判準並非都有相同重要性,握有愈多象徵資本的愈能夠壟斷。還有,其象徵資本可能會被官方支持或保障,以制度性地影響官方提名(official nomination)。Official nomination, that is, the act whereby someone is granted a title, a socially recognized qual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expression of that monopoly over legitimate symbolic violence which belong to the state or its representatives.
象徵暴力,一個人被賦予頭銜在於其表現對於合法象徵暴力的壟斷,而這種象徵暴力屬於國家或者其代表。

§ 13 國家
國家提供官方分類(official classification),因此有官方觀點(official point of view)。如果說,觀點,意味著某社會空間位置的感知評判系統,官方觀點就意味著壟斷象徵暴力的那種觀點,是官方用來確立合法性的來源。官方觀點產生官方論述,而官方論述有三種功能:第一、斷定一個人或物是什麼,也就是給予一個對於所有個人客觀的認知;第二、就這套官方的秩序、感知系統,就規定了人們應該作什麼;第三、定義人實際上做了什麼(具有權威的解釋)。國家的代表(representative)就是common sense的貯藏室,在所有場域的市場上傾向擁有普遍的價值。(不像一般資本隨場域市場價值異動)因此,國家就像所有存放所有認可的銀行,可以以萊布尼茲對上帝的觀點,一個「全觀」(人只能具有某些面相的視角,只有上帝擁有所有視角)(Geometra)國家壟斷合法的象徵暴力。在社會世界中,在擁有相同以影響合法分類觀點為目標的象徵權力間總有衝突,這也就是團體的建構。因此,象徵權力就是建構世界。

§ 14 III
要改變世界,就要改變世界是如何被建造。象徵權力是建造GROUP的權力建築在兩個條件上:第一、建造Group的權力,就是要有人是代表這個群體發言的,而這個發言人是漫長制度化過程的成果。第二、象徵的有效性依賴於其在現實上產生觀點的程度。象徵權力是用文字建造事物的權力,因此象徵權力是某種將本來就存在的事物聖化或展露的權力。

§ 15 看不懂
the problem is: how can we make things with words.
Mysterium of the ministerium
regere fines and regere sacra(追蹤group間的boundry)
status, the position, is magistratus, the magistrate who hold it.
the class exist only when there is someone who can say that they are the class.(因此對Bourdieu來說,有階級意識存在才有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