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6日 星期六

humanity

有時候覺得很悲觀,這世界有時候令人失望,
令人失望的不是不能改變,而是不願改變。
條件愈好的,反而愈是張牙舞爪,
不斷不斷,所有時代,人用各種方式自相殘殺,physically or nonphysically。

人們自甘墮落,還要雞婆什麼?

Humanity is earned not borned with, I guess.
what is humanity then?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0317 為什麼讀書

多數時間我都覺得自己很幸運,在我意識到之前就擁有了很多,
回頭想想真正摻進能動性的並沒有太多。
但某些時候就會很羨慕身邊其他人。

讀了這麼久Bourdieu應該要意識到,擁有什麼都是一個個pagage,雖然只是模模糊糊,但是總有那些水火不容的。所以慢慢地,Simmel對於價值的說法就連感情上都說服我了,
有多大的價值在於犧牲多少。

其實這個講法很關係論,因為當我說什麼東西多少價值沒辦法產生什麼概念,
是實體性的,也不知道到底多有價值;但換個說法說我願意犧牲多少來換取,
好像就很容易定位這個價值對於主體的意義。

學社會學到底有什麼意義?

以Simmel的講法來說,在現在的條件已經有了一套被客觀化的價值排序了,
而且主觀的價值排序也愈來愈和客觀的價值排序重合。大概就是social structure和
mental structure會愈來愈接近一樣。知道這套客觀化的價值排序是怎麼來的,可以認知到自己可以犧牲掉客觀價值排序上地位高的去換取自己願意堅持的。但在這部還是所有人都可以作到的。

用客觀價值排序上地位高的來換取別的,並不會比較高明或比較快樂,相反,因為和既有的排序背道而馳反而會更辛苦,因為我們生來被丟在這個排序的世界上,這個早就客觀化的排序是銘刻在身體中長大的,所以就算選擇了仍然會羨慕嫉妒。

大概是因為就算看見真理人還是活在世界上而不會上天堂吧。

學這些大概就是讓我在羨慕嫉妒耍任性的時候還是要知道,人不能擁有全部,有些東西必須犧牲掉很多很多很多才可能得到。我不覺得認知到這些會比一般人高明,就Simmel的說法,什麼東西有價值是主觀的,所以每個主體認定有價值的東西之間,不可共量。

還有多遠的路才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strategy vs structure on social identity

「Social determinations attached to a determinate position in the social space,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to one's own body, to shape the disposition constituting social identity.」
(logic of practice, p.71)

在讀實踐感的時候想到的,基本上當社會空間沒有轉移,scheme of perception和scheme of expression在半反思狀態是可以理解的,這點從結構以及身體habitus的雙重歷史產物能夠理解。但是,當社會空間轉移(比如說外配),這時候的social identity會不會更容易看到strategy和structure的變動。這不是個新的提問,但放在這個題目上應該是個有趣的提問吧。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0307

倒數三個月。

最近思緒十分雜亂,時常睡不好。
我發現我愈來愈不喜歡表達自己,或者說,我愈來愈喜歡控制我所表達的自己。
我可以掌控大部分的社交場合,但對於日常生活卻因為不想也不願意將角色扮演帶入而時常選擇沉默或隱藏。我是個喜歡說話卻不喜歡溝通的人。有時候也因此對自己很惱怒。

愈是讀書,愈是意識到我們的環境是多麼不足以至於就如同站在地雷區一般,我們的文化被歸零至今沒有真正被認真對待的進展,因此一直被標誌上相同的標籤:例外。而且不是想要被研究的例外。我不知道我這輩子有沒有能力或毅力面對這個問題,路途太遠,但我所能做的也許是讓後面有人能夠走過去。就像黑格爾所說客觀精神的累積。

在這個時代大概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很特別不可取代,我也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承認自己其實根本沒什麼大不了,自己其實很平庸,只是我生在一個條件很好的環境裡,而我家從小對於大眾媒體的管控反而讓我擁有了更好的條件。這樣的認知就像從喜歡孫悟空變成喜歡豬八戒一樣(這當然是個比喻,老實說我從來沒有喜歡西遊記裡面的任何角色),我第一次聽到豬八戒這個名字的由來的時候驚訝了一下,發現這是個比其他名字意義更深遠的名字。豬八戒的習氣就如同大家所討厭的,貪嗔癡慢疑,應該有八個但我也不知道是哪八個,反正所有令人厭惡的都有了,但是終究他能夠持戒(到一定程度吧我想),然後成佛(應該不是成佛,豬八戒成佛聽起來十分詭異)。故事聽起來很爛,但我覺得比起傳統的英雄故事,我開始比較能夠欣賞這種故事。

說一個英雄從小天賦異稟堅忍不拔克己復禮完全flawless,這個故事完全不能令人感動。人不是機器,人會懶惰會貪心會軟弱會逃避,但就是因為這些所謂的瑕疵,才讓生命有厚度而不只有力度。至少我是這樣鼓勵自己的。我並不是天才,老實說也不是真的很聰明,我記憶不好資訊式的記憶我幾乎沒有太多累積,我常常偷懶或被無腦的影片誘惑,諸如此類等等時常讓我對自己很失望,最近也時常懷疑自己真的能夠成為自己理想中的那種人。快出國了,還是覺得自己讀書東缺一點西缺一塊,這個不行那個不會。我知道學習別人的東西,本來在這裡條件就差太遠,我們太晚起步,我太晚意識到這個差距。但仍然,就算我一身不足與缺點,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夠站在同一個舞台上面證明我們可以平起平坐。